当前位置: 首页 > 百通百晓生 > 行业动态

企业信用报告替代合规证明已成行政审批优化趋势

发布日期:2023-03-30 15:20:42 浏览次数:

下面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试点以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的新机制,积极解决拟上市企业行政合规出证难、重大违规认定难等痛点问题,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效能,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

  一、试点背景

  针对企业反映上市审核过程中细节严、证明多、敲章难,特别是行政合规出证难、重大违规认定难等突出问题,浦东新区开展调研,梳理企业诉求,分析问题原因:一是企业“求证心切”。当前IPO上市审核趋紧、监管趋严,倒逼拟上市企业将“合规性”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备齐备足企业运营合规证明材料,相关审核证明需求非常旺盛。行政合规证明所需企业不仅限于浦东新区拟上市主体公司,还包括跨区、跨省市的拟上市企业在某区设立的分、子公司,同样需要开具各类行政合规证明材料。二是部门“不再受理”。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土地、环保、消防等部门依法不再受理行政合规核查,企业合规审查方式由行政部门开具证明转变为企业上网自主查询,本意是减少企业线下跑动,但很多企业为确保上市材料符合证监会发行审核要求,仍通过各种途径争取主管部门出具书面合规证明。三是发证“依据不足”。企业涉及国资历史沿革、土地房产确权、税费缴纳等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受到行政处罚是否属于重大违法违规等问题,都需要行政部门出具认定结论,而有关部门往往因现行法规中缺乏相应的规定情形,难以出具相关证明文件。四是职责不清、流程不明。企业申请开证时,因部门职责文件中没有明确列出开具合规证明的表述,导致部门之间来回推脱,企业最终“摸到门”,但“开不出”。部门受理企业开证时,未做到一次性告知企业所需材料清单,造成企业因材料不齐“跑累了腿”。企业等待出证时,因部门内部层层报批,缺少流程和时限规定导致耗时较长。

  瞄准以上难点、痛点,浦东新区试点以信用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效能,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

  二、主要做法

  浦东新区坚持需求导向,针对高频事项先行启动试点。一是部门协同强合力。共同推进“用信、采信”机制创新,探索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出具的《法人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报告》,代替某区试点部门开具的行政合规证明。二是精准施策快响应。全面梳理、快速响应企业上市服务需求,充分听取保荐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和审慎核查的实际需求,针对开具无违规证明需求比较集中的11个高频事项领域,包括对外投资、市场监管(含质监、药监)、税务(含社保缴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加快实现点上突破。三是数据归集严把关。明确各试点部门根据国家及上海关于“双公示”工作要求,将各类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在7个工作日内归集至区大数据中心,并对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同时,针对服务体验优化办事流程。一是推出“双轨运行”机制。一方面,明确企业申请并授权区金融局查询信用报告,区信用办信用服务窗口依申请调取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收到报告后,区金融局加盖骑缝章,并返还企业和保荐机构,全流程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另一方面,试点期间,企业结合自身情况仍可按原流程申请开具合规证明。二是建立“一码核验”机制。在信用报告上标注“核验码”,企业、保荐机构等可通过扫描“核验码”对报告真实性进行快速验证,实现可追溯、可核实。三是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明确企业如信用报告中有行政处罚记录,可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公共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要求,向上海“一网通办”平台申请修复行政处罚信息;明确保荐机构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可参照“一网通办”平台公示的失信行为认定标准予以判断。

  三、主要成效

  自《浦东新区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实施以来,浦东新区已办理282家企业的申请,其中科创板已上市企业益方生物在上市材料准备过程中涉及了市场监管、税务、药监、土地、劳动、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等多个部门的行政合规证明事项,经申请查询信用报告后一次性获得所有部门的行政许可和处罚信息,有效减少了企业向各行政主管部门求证的沟通和时间成本。信用信息报告的推行,得到了企业、保荐机构的广泛欢迎和上交所、证监局的大力支持。

附图案例:北京最新社保合规证明。
北京社保合规证明

请进
提交留言